黃國寧:助力生命啟航
黃國寧,1959年生,農工民主黨黨員,重慶市婦幼保健院生殖醫(yī)學中心負責人、主任醫(yī)師,我國人類輔助生殖領域的著名專家,1998年獲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2年獲“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15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2016年獲重慶市“首席醫(yī)學專家”稱號,2017年獲“白求恩獎章”,2020年獲重慶市首屆“杰出英才”殊榮。
西部首例“試管嬰兒”誕生在重慶
1997年4月10日,一條“爆炸性”新聞,隨著報紙叫賣聲,傳遍山城大街小巷?!翱靵砜磁?,試管里面出嬰兒咯!”那一天,《重慶晚報》《重慶晨報》火速售罄,市民交口熱議的話題,都是“試管嬰兒”。
“其實,‘試管嬰兒’只是民間說法,它的科學表述應該是‘體外受精與胚胎移植術’(IVF)。這個技術是將不孕癥夫婦的卵子與精子取出體外,在專用的培養(yǎng)系統(tǒng)中受精并發(fā)育成胚胎后,再將胚胎移植入孕婦子宮內以實現(xiàn)妊娠的技術。換句話說,“試管嬰兒”并不是直接通過試管來孕育一個嬰兒,而是將原本自然懷孕在輸卵管內完成的受精及早期胚胎發(fā)育過程,移到了實驗室里來完成?!敝鞒诌@次實驗的黃國寧醫(yī)生耐心向社會解釋。
黃國寧回憶,上世紀90年代,“試管嬰兒”的概念,多數(shù)人不是非常了解,可算是名副其實的“高精尖”技術了,當時國內只有北京、廣州、長沙和濟南幾家醫(yī)院,在開展這項技術,成功率不到20%。
重慶作為西南重鎮(zhèn),這方面竟然還是空白,這與其大城市的地位并不相稱。已做過十余年婦產科醫(yī)生,見過太多為求子嗣四處尋醫(yī)卻又失望而歸的患者,黃國寧知道這樣的患者人數(shù)眾多,約占總人口的10%,遂大膽地向醫(yī)院領導提出開展試管嬰兒研究的設想。
1995年,市婦幼保健院正式成立輔助生殖研究所,黃國寧受命率領團隊,開始了真正的“人生”探索。萬事開頭難,所里一方面派骨干到國外學習進修,一方面積極與國內先行醫(yī)院合作,引進人才、技術和設備。
初始團隊只有四人,黃國寧、葉虹、劉紅、文宏貴,加上特邀的臺灣長庚紀念醫(yī)院宋永魁教授等兩名婦產科專家,由六人組成的這個研究小組,開始創(chuàng)造并見證奇跡。
借鑒國內20%的成功比例,研究小組首期實驗招募了5對不孕不育夫婦作為志愿者,可志愿者普遍疑心重重:“這試管里生出來的,還是我的娃兒嗎?”經(jīng)過研究小組組員苦口婆心解釋,方打消了他們的顧慮。
1996年7月,黃國寧團隊開始對首批志愿者進行“體外受精與胚胎移植”手術。從全國各地竟然來了30多位同業(yè)醫(yī)生,要親臨現(xiàn)場觀摩取卵術。視頻信號從手術室接引出來,大家就都擠坐在走廊上,觀看電視屏幕。
“每個人的心,都懸到了嗓子眼上。我們在里面手術,不敢有半點閃失,要說當時心情,可以用‘誠惶誠恐’來形容。取卵時,完全是大氣都不敢喘啊,連腳趾拇兒都抓緊了!”黃國寧回憶道。
5位志愿者都順利地取到了卵,順利地體外受精,也都獲得了胚胎。但其中只有劉先生夫婦的胚胎著床成功,并實現(xiàn)了持續(xù)發(fā)育。果然是20%的成功率。那時劉先生32歲,劉妻25歲,均為最佳育齡。
當這名孕婦驗尿結果為陽性時,黃國寧和同事們都按捺住激動,不敢馬上把好消息宣布,直到她做了三次B超,確實觀察到胎兒心跳后,才敢放心地向當事人和同行們報喜。
1996年8月13日,劉先生夫婦到醫(yī)院復查,得知成功懷孕的喜訊,激動得淚流滿面,和醫(yī)護人員抱在一起,“為求孩子我們走遍四方,吃了幾百副中藥,花了好多錢,這一回才終于柳暗花明!”
1997年4月10日,劉妻成功分娩,一個體重3000克、身長48公分的男嬰順利降生。孕婦所在的303病房,頓時門庭若市,好多部門的領導親臨祝賀,電視臺、報社的記者穿梭,攝像機、照相機都聚焦母子。
剛剛出生的男嬰,粉嫩嬌美,玲瓏剔透,如同初升的太陽!男嬰躺在天平秤盤上的照片,迅速登上重慶多家報紙的頭版頭條。西部首例!重慶威武!喜訊隨風遠揚……
至今,這張歷史性照片,仍掛于重慶市婦幼保健院七星崗院部4樓遺傳與生殖研究所門診走廊,下有文字說明:西部首例試管嬰兒。
過往的人們,會情不自禁地駐足觀望,感慨贊賞。黃國寧每每路過,也常思昔謀遠,心波蕩漾。
首例試管嬰兒呱呱墜地后的第69天,即1997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正式掛牌成立。黃國寧與他的科研團隊,向重慶直轄獻出了最好的禮物!
從未停止在生殖科學前沿的探索
首戰(zhàn)成功,給了黃國寧團隊極大的信心,也給了重慶醫(yī)療界極大的鼓舞。
黃國寧帶領團隊,繼續(xù)在提高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上下功夫。就以研究卵胞漿內精子顯微注射這一“關健技術”為例,他幾乎每天待在實驗室里,用廢棄的卵細胞做注射練習,經(jīng)常練到凌晨3、4點鐘方罷手。
一個精子頭部直徑只有幾微米,操作者要在顯微鏡下將精子止動,并吸到專用顯微穿刺針內,再精準地注入到卵子中,還要小心翼翼,保證不破壞卵子結構……整個過程,不比在“豆腐上繡花”難度低。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一遍遍不厭其煩地糾正錯誤,尋找正確的注射位置、力度等,經(jīng)過4個多月沒日沒夜地苦練,黃國寧和團隊終于攻克了這一難關。
為了向世界先進水平看齊,黃國寧和同事們有機會就爭取前往輔助生殖技術發(fā)達的國家和地區(qū)學習進修,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新加坡……哪兒的水平高,他們就去哪兒。身負使命,時間緊迫,他們在所有繁華美好之地,從不游玩貪歡,總是事畢即歸,惜時如金。
為了學到當時最先進的冷凍胚胎技術,并了解專業(yè)新趨勢,黃國寧曾只身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紐約大學進修兩年,開闊了眼界,增長了本事,結識了不少同行朋友。這位抱負不凡的重慶本土醫(yī)生,逐漸確立了自己的全球視野和專業(yè)目標。他清醒地看到,在試管嬰兒領域,雖然成功了西部首例,但我們畢竟是跟跑者,而非領跑者。生殖科學博大精深,無論國際,還是國內,山外青山樓外樓,容不得半點故步自封!
1978年7月25日,英國劍橋大學愛德華茲教授和婦科腹腔鏡專家斯特普托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例“試管嬰兒”;1985年4月16日,臺北榮總醫(yī)院誕生了中國臺灣也是亞洲第一例“試管嬰兒”;1988年3月10日,北京醫(yī)科大學婦產科專家張麗珠培育出了中國大陸第一例“試管嬰兒”……
44年來,這一特殊的人類助孕術,已經(jīng)有了三次突破性的迭代發(fā)展:體外受精與胚胎移植技術(IVF),主要解決女性不孕問題;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ICSI),主要解決男性不育問題;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PGD),通過基因篩選方式挑選優(yōu)質胚胎植入母體,主要解決遺傳病問題。
與前兩次技術突破相比,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PGD)能夠有效幫助生育困難夫婦,提高助孕成功率,降低流產率,達到優(yōu)生優(yōu)育目的,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最佳方法。
三種試管技術,分別應對不同情況的患者,并無優(yōu)劣之分。在海外醫(yī)院和診所里,該用什么技術就用什么技術,并不太強調分代概念。黃國寧認為,作為人類探索的腳印,最好每一步都要親自踩過,凡是先進的技術,我們都必須了解和掌握,人家能做到的,重慶醫(yī)生也能夠做到!
環(huán)顧世界,同行們近年來都頗有建樹:1990年,英國漢迪賽德教授培育出了世界首例PGD試管嬰兒;1992年,比利時帕勒莫教授培育出了世界首例ICSI試管嬰兒;1996年,廣州中山大學莊廣倫教授培育出了中國大陸首例ICSI試管嬰兒;2000年,莊廣倫教授及其博士生徐艷文培育出了中國大陸首例PGD試管嬰兒。
2004年,意大利誕生了世界首例凍卵、凍精、凍胚胎的“三凍”試管嬰兒;2006年,北京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誕生了中國大陸首例“三凍”試管嬰兒,是世界第二例。
2010年,試管嬰兒技術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英國劍橋大學的愛德華茲教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代表著全球科學界和各國民眾對輔助生殖技術的認可。
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如同呼嘯而過的時代列車,在不甘平庸的黃國寧心中,激起了巨大回響。他日思夜寐,他坐立不安,他要和他的團隊,再攀高峰。
一個具有升級版意義的事件
2017年2月18日,《重慶晚報》又發(fā)頭條消息:西部首例單基因遺傳病阻斷試管嬰兒降生重慶,多種遺傳病今后不再危害下一代!
又是西部首例,又是重慶市婦幼保健院。媒體形容這次成功,是“十年磨一劍”。十年之后,重慶的輔助生殖技術,再上一層樓!
這次采用的技術,就是俗稱的第三代“試管嬰兒”,即“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PGD)”。此項技術的應用,標志著重慶已從單純解決不育問題,升級到解決遺傳病問題實現(xiàn)優(yōu)生優(yōu)育的高度。
這名試管嬰兒的父親為馬凡綜合征(又稱蜘蛛指綜合征)患者。這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結締組織病,主要是由纖維蛋白基因缺陷導致,具有家庭集聚性。病理特征為四肢及指節(jié)細長,身高異于常人,眼晶狀體異位,尤其先天心血管畸形,令患者劇烈運動時常伴有猝死危險。
由于基因的遺傳特性,馬凡綜合征患者后代一生下來,就自帶50%的患病概率。以往醫(yī)院對單基因病遺傳的篩查,主要是通過孕婦產前診斷,而黃國寧團隊這次不同,采用了最先進的基因測序技術,對胚胎中的父系遺傳病基因進行了阻斷。
這對夫妻在生殖研究所共獲得6枚胚胎,通過PGD檢測,從中遴選出無致病基因的胚胎,植入孕婦子宮,成功妊娠。囊胚移植后,成功著床并正常發(fā)育。2017年2月18日,這名PGD女嬰順利出生,體重3950克,非常健康,又一個小太陽冉冉升起!
黃國寧介紹,單基因遺傳病是指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目前已知的人類單基因遺傳病約有6600多種,較常見的有地中海貧血、血友病、白化病、肌營養(yǎng)不良等等。這次PGD試管嬰兒的父母,年齡均超30歲,年齡略偏大。
第一次PGD診斷,必須在試管嬰兒基礎上開展,在體外獲得胚胎,從胚胎獲取細胞,通過全基因組擴增技術,獲得胚胎DNA,從而進行單基因病診斷。這個技術比較“高大上”,一般醫(yī)院做不了,自此例成功后,重慶的助孕技術水平,躋身于國內先進行列。
2017年當年,醫(yī)界和民間公認的國內10大生殖中心,重慶市婦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榜上有名。作為重慶唯一一家被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列為首批可以開展“高通量基因測序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PGD)臨床應用”試點醫(yī)療機構,黃國寧團隊綜合實力全國領先。
關于“第三代試管嬰兒”,黃國寧認為有必要繼續(xù)對民眾甚至對媒體進行科普。因為許多人對“PGD”“PGS”和“PGT”三個近似的英文縮寫,傻傻地分不清。
“第三代試管嬰兒”只是一個俗稱。它最初學名就叫“PGD”, 即“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是對有遺傳風險的染色體病和基因病的父母胚胎進行遺傳學診斷,中心詞為“診斷”。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PGD技術開始用于改善試管嬰兒的成功率并對“正?!备改傅呐咛ミM行篩查,即“植入前胚胎非整倍體篩查”,簡稱“PGS”,中心詞為“篩查”。
概念上簡單區(qū)分“PGD”和“PGS”的方法是,PGD主要針對夫妻雙方或者其中之一存在遺傳性缺陷或者為遺傳性缺陷攜帶者,而PGS針對的夫妻雙方并沒有明確的遺傳缺陷。
但國際權威專家認為,“PGD”“PGS”這兩個名稱均有其局限性:“PGD”中的“D”代表“診斷”,用臨床術語“診斷”來描述胚胎檢測,太過絕對而顯得不太合適,而且不能區(qū)分檢測的具體內容和不同的適應癥;“S”代表“篩查”,命名又太籠統(tǒng),沒有確切含義。
于是,學術界就有了“PGT”新名稱的提出。為了更好地進行國際交流和學術研討,2017年美國生殖醫(yī)學學會、歐洲人類生殖和胚胎學會等國際學術組織共同發(fā)出倡議,建議采用新的術語來描述“第三代試管嬰兒”,簡稱“PGT”?!癟”代表“檢測”,相對于“D(診斷)”或者“S(篩查)”,更加嚴謹和準確。
2020年12月31日,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公布國內80家具備PGT資質的醫(yī)療機構名單,重慶市只有兩家醫(yī)院上榜:重慶市婦幼保健院(取卵周期數(shù)10000),西南醫(yī)院(取卵周期數(shù)2000)。
將最先進的設備與技術用于患者
黃國寧記得,25年前做第一例試管嬰兒時,條件要多簡陋有多簡陋。多虧醫(yī)院領導體諒,破例特批,為生殖研究中心購買了一臺B超機,這才為醫(yī)生觀察患者腹腔內部提供了方便。哪像現(xiàn)在,實驗室里全是國內一流甚至世界一流的尖端設備。
譬如中心用了一種進口設備叫時差顯微鏡,又稱試管嬰兒時差培養(yǎng)箱。它采用時差攝影技術,類似于單反相機的“延時攝影”,可以把顯微鏡下3至5天的胚胎在培養(yǎng)箱里生長發(fā)育的圖像分時段全部拍攝下來,再結合人工智能(AI)輔助進行胚胎質量自動評估,確保胚胎的優(yōu)選。
對一名特定患者,醫(yī)生得到的胚胎通常會有5—10個不等,但哪個胚胎是最好的,以往只能看外形,但有了時差顯微鏡后,就可以通過AI運算,通過數(shù)學建模,獲得一個最好的,從而大大提高了妊娠成功率。
優(yōu)質的進口時差培養(yǎng)箱,一臺售價折合人民幣上百萬元,生殖中心竟然擁有30多臺。僅那批設備,就讓醫(yī)院耗資4,000多萬元。用科學的評估方法取代以往的經(jīng)驗主義,猶如用現(xiàn)代婦產科醫(yī)生取代舊時的“接生婆”——這筆錢花得千值萬值!
黃國寧說,為什么買那么高端的設備,就一個目的:用優(yōu)良的設備,適配先進的技術和軟件,給患者帶來穩(wěn)定感、安全感、信任感。生孩子是事關人類傳承的大事,也是事關民族優(yōu)劣的大事。所以我們對技術和設備,都必須是精益求精。
黃國寧目前研究的領域很前沿。他與國內專攻人工智能的軟件公司有緊密合作,助孕業(yè)務所需軟件,由雙方共同研究共同開發(fā)不斷完善,并已在多個應用場景使用,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一個名為“體外胚胎智能化評估”的項目正在進行中,就是利用計算機輔助分析胚胎數(shù)據(jù)。先用時差顯微鏡為胚胎攝取高清圖像,再用計算機軟件讀取參數(shù)分析細節(jié),優(yōu)選最佳樣本。由數(shù)萬張高清圖與海量數(shù)據(jù)構成的數(shù)據(jù)庫,為生殖科學的未來數(shù)字化路徑,打下了堅實基礎。
黃國寧還談到了輔助生殖的探索趨勢。目前,海外已經(jīng)有了號稱第四代“試管嬰兒”技術,即卵胞漿置換技術(GVT)。它是通過在老化卵子和年輕卵子之間做卵核置換,以老化卵子的基因加上年輕卵子的細胞質來合成新的卵子,以應對卵子老化問題,提高大齡女性的妊娠可能性。
年輕卵子胞漿里的遺傳基因不到1%,主要攜帶基因的還是老化卵子的細胞核。將大齡患者的卵細胞核取出,放置在年輕卵子的卵細胞漿中進行培養(yǎng),可大幅改善卵子質量,提高大齡產婦的妊娠成功率。
……
科學探索無止境。作為人類遺傳與輔助生殖專家,專業(yè)領域里所有的新突破、新趨勢,黃國寧都了如指掌。身在重慶,眼觀天下,因為地球和人類明天如何生存與發(fā)展,仍有許多未知因素,科學家必須未雨綢繆。
科學豐碑與攀登者的腳印
自1997年西部首例IVF“試管嬰兒”出生后,黃國寧率領團隊再接再厲,又創(chuàng)造了許多輝煌成績,留下了一串閃光的腳印。
1998年西部首例ICSI“試管嬰兒”出生;1999年囊胚移植助孕的“試管嬰兒”出生;2000年凍融胚胎助孕的“試管嬰兒”出生;2006年未成熟卵子體外培養(yǎng)成熟“試管嬰兒”出生;2009年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試管嬰兒”出生;2017年西部首例單基因病PGD“試管嬰兒”出生。
黃國寧負責的生殖醫(yī)學中心,2016年獲重慶市科委首批“重慶市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國內權威的復旦大學中國醫(yī)院??凭C合排行榜生殖醫(yī)學專科排名從2017年—2020年連續(xù)四年將重慶市婦幼保健院生殖醫(yī)學中心列為全國第七。
中心目前可開展的業(yè)務范圍,包括常規(guī)體外受精與胚胎移植(IVF)、卵細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ICSI)、配子冷凍保存、胚胎冷凍保存、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篩查(PGD/PGS)、供精人工授精(AID)、夫精人工授精(AIH)、高通量基因測序產前篩查與診斷、卵子輔助激活及胚胎發(fā)育相關研究等技術。
中心也是2015年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批準的全國第一批“開展高通量基因測序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PGD)臨床試點醫(yī)療機構”,2020年全國第一批“開展高通量基因測序產前篩查與診斷(PGT)臨床試點醫(yī)療機構”。
中心目前共有醫(yī)生、實驗室技術人員、護理人員以及醫(yī)療技術人員等156名。臨床醫(yī)師23名,臨床胚胎學家18名,科研人員21名,護理人員47名,分子和細胞遺傳學等檢驗人員34名,以及其他工作人員16名。其中高級職稱16名,博士10名,碩士57名。
在同行及晚輩眼中,黃國寧早已是大師級人物。他現(xiàn)為中華醫(yī)學會生殖醫(yī)學分會主任委員,重慶市醫(yī)學會生殖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兼任國際生殖醫(yī)學聯(lián)盟(IFFS)期刊Global Reproductive Health副主編,香港中文大學特聘教授,香港大學深圳醫(yī)院客座教授,中國食品與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中國食品藥品鑒定研究院人類輔助生殖醫(yī)療器械標準工作組副組長等職務。
幾十年嘔心瀝血,鍥而不舍,孜孜以求,他在國內外具有專業(yè)影響力的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近300篇,主編專著10余部,承擔重慶市科委及衛(wèi)健委科研項目10余項,獲省、市科技獎勵近10次。
1999—2021年,他連續(xù)主辦了22屆重慶輔助生殖醫(yī)學國際學術會議, 憑借個人和團隊的專業(yè)影響力,每屆會議均順利邀請到美、瑞、澳、英、意、法、日等國外著名專家赴會做學術交流報告,累計200余人次,參會人員累計上萬人次。
重慶市生殖醫(yī)學中心作為國內重要的輔助生殖培訓基地,截至2021年底共培訓來自全國各城市生殖中心醫(yī)務人員約2000人次。七星崗的不孕不育門診,已成為重慶市最忙碌的門診之一,每年的門診量,都在40萬人次以上。
因為技術強、服務好,慕名到重慶做“試管嬰兒”的不孕不育夫婦,三成以上來自市外。黃國寧和他的優(yōu)秀團隊,為重慶市帶來極大聲譽。
助力生命啟航
2018年11月15日。山城秋意正濃。中華醫(yī)學會第12次全國生殖醫(yī)學學術會議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當會議執(zhí)行主席黃國寧宣布,“歡迎世界首例試管嬰兒——來自英國奧海姆的嘉賓——路易絲·布朗蒞臨重慶與大家見面”時,全場掌聲雷動!
胖胖的英格蘭金發(fā)女子,40歲的路易絲·布朗走上大會主席臺,瞬間就成為全場焦點。這是路易絲首次來到中國,她用英語激動地致辭,感謝愛德華茲、斯特普托兩位恩人,感謝IVF技術給了她生命,感謝中國黃國寧教授的盛情邀請。
“1978年,我的出生成了全球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消息傳遍了世界各地,估計也傳到了中國。許多人擔心我會成為一個‘科學怪物’。然而,我不僅健康地長大,并且還幸福地結了婚,如今已經(jīng)有了兩個自己的孩子,都是自然受孕所生?!?/p>
“作為全球矚目的‘世紀嬰兒’,我覺得我和普通人一樣!對我來說,最美好的莫過于看到輔助生殖技術能夠給所有渴望生孩子的不孕夫婦帶來希望和喜悅!”
今天許多重慶人,會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黃國寧的中國西部首例IVF試管嬰兒。轉眼25年過去了,那孩子如今咋樣了?
面對記者提問,兩鬢已微霜的黃國寧笑呵呵地爽快回答:“一切正常!他已經(jīng)是25歲的帥小伙了,身高1米83,現(xiàn)在工作并定居上海,很有孝心,常回重慶來看望父母……”
作為一項對于人類生育史具有跨時代意義的醫(yī)療發(fā)明,試管嬰兒技術已被肯定為“現(xiàn)代醫(yī)學發(fā)展的里程碑”。這項技術的誕生,為全世界10%的生育障礙家庭帶來了曙光,也為日益凸顯的人類生育難題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黃國寧說:“目前全球已有800多萬名試管嬰兒誕生,預計到2100年,這個數(shù)字將達到驚人的4億。單是從我們重慶生殖中心誕生的試管嬰兒,就已經(jīng)有6萬了!人類能夠用科學手段來控制自身的生殖過程,甚至長遠影響社會人口的數(shù)量和質量,就這一點而言,它對人民,對國家,是一件有著積極意義的事情,應當給予充分肯定?!?span id="y8vy5bp" class="backword" style="border: 0px; font-size: 15px; margin: 0px; padding: 0px 0px 0px 5px; color: rgb(83, 159, 243); display: inline-block; height: 15px; line-height: 15px;">